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李登輝秘錄

李登輝秘錄

  • 定價:400
  • 優惠價:7530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中國人不會懂、台灣人不知道的多面李登輝|

  「我期待《李登輝秘錄》之成書出版,能引起更多讀者關注,讓更多日本人、台灣人或中國人能以台灣現代史為明鏡,思考自己的現在和未來,朝向正確的道路,實踐躬行,戮力不懈。」-李登輝

  獨家/
  李登輝總統生前最後一篇出版寄語
  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李安妮父後一年特別推薦文
  作者河崎眞澄中文版獨家追記
  
  觀察李登輝/
  國史館館長陳儀深.中山長老教會、李登輝追思禮拜主禮牧師葉啟祥-誠摯推薦文

  懷念李登輝/
  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 矢板明夫
  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兼副秘書長 張宇韶
  李登輝基金會執行長 鄭睦群
  台灣駐日大使 謝長廷-共同推薦

  跳脫島內窠臼,擺脫藍綠思維
  透過日本記者之眼來看
  以李登輝人生為主軸開展出的東亞近代史

  日本全國性大報《產經新聞》,繼《蔣介石秘錄》、《毛澤東秘錄》、《史達林秘錄》、《鄧小平秘錄》等,專題式深入介紹時代重要人物之報導後,2020年推出由多次貼身採訪李登輝總統的前台北支局長河崎眞澄撰述之《李登輝秘錄》。

  出版後榮登日本亞馬遜亞洲研究領域排行第一名,屢次衝上即時榜,銷售成績卓越,並獲各方媒體注目。

  匯整作者長年多次採訪李登輝的口述資料與大量文獻,揭露相關機密檔案,並且採訪多位周遭重要人士,包括日文秘書、親近友人、政界人士等,呈現出李登輝的完整面向,透過史料與真實人物的回顧,勾勒出這位叱吒風雲人物的一生。同時,也經由李登輝的經歷,一窺美日中等國的東亞角力,橫跨數十年的全球政治局勢變化。

  諸多首次披露的真相,是台灣人所陌生的李登輝。
  藉由本書,讓我們一窺東亞政治風雲的數十年!
  是關心台灣研究、台日關係者,必讀的一本書。

  精彩段落/
  ■完全沒有九二共識!
  ■密使!曾永賢等人直通中共高層
  ■台星關係!與李光耀的蜜月與訣別
  ■南非,曾是「一中一台」的希望
  ■拂曉政變,對決郝柏村、林洋港
  ■日本密會台獨頭王育德
  ■「生意人啦!」對張榮發與王永慶的看法
  ■改革!與郭茂林的東區副都心計畫
  ■瞞過保守派與共產黨的高招
  ■計退萬年國會老賊.用錢解決
  ■不一樣的視角:蔣經國默允反對黨成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河崎眞澄(KAWASAKI MASUMI)
 
  產經新聞論說委員兼特別記者。
 
  1959年出生於東京都練馬區,日本大學藝術部放送學科畢業後,1987年進入產經新聞社就職。1995-1996年由產經新聞社派遣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華語研究中心留學。
 
  歷任經濟部記者、外信部記者等職務後,於2002-2006年擔任台北支局長、2008-2018年擔任上海支局長。自2015年起兼任論說委員,2020年8月起兼任特別記者。
 
  著有《歸返的台灣人日本兵》(文藝春秋發行)。共同著作《日本人的足跡》、《在闇暗中之日中關係》(兩者皆由產經新聞News Service發行),《食的政治學》、《歷史戰》(兩者皆由產經新聞出版發行)等。
 
監修者簡介
 
李明峻
 
  台灣大學政治系畢業、淡江大學日研所碩士、日本京都大學法學碩士、博士課程。現任教於中央警察大學、中原大學。曾任日本國立岡山大學法學部助教授、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
 
譯者簡介
 
龔昭勲
 
  譯者留學日本,長期在日商上班,退職後投入研究台灣近代史與白色恐怖,著作有《Todes Märsche死亡行軍──從神童到火燒島叛亂犯:蘇友鵬醫師的一生》(前衛出版社)一書。目前致力於從事轉型正義外,同時翻譯各種與台灣有關的書籍及文件資料。
 

目錄

推薦序.父後一年.重新搭起台日橋梁/ 李安妮
推薦序.認識真實的李登輝/陳儀深
推薦序.權力是實踐信仰的工具/葉啟祥
前言
《李登輝秘錄》出版寄語/李登輝
 
第一章:虛虛實實的兩岸關係
來自中共高層的密電
在北京取得「不對台動武」的口頭承諾
兩岸高層的極機密管道
新加坡仲介「合辦公司」的構想成泡影
江澤民的不信任感
對「生意人」的嚴格審核
已逝獨子的「知己」也成為密使
「九二共識」變「毒藥」
中國的軍事威脅是「空包彈」
「台灣就是台灣,絕對不是中國」
 
第二章:在日本統治下出生
二十二歲以前是「日本人」
被阻斷世界史教師夢的台灣青年
文武雙全的「岩里政男」
「武士道就是在探索死亡」
夢幻的演講原稿「以行動實踐的日本精神」
追尋後藤新平的生存之道
「將學生時代與今日台灣重疊,胸口感到一陣火熱」
「我永遠是那個二十歲的柏老師的學生」
對「父ちゃん」的懷念
「最辛苦的是FUMI(文惠)」
客家的政治手法「不屈又頑固」
 
第三章:大東亞戰爭與台灣
與戰死的哥哥在靖國神社「再會」
「比日本人更像日本人」
如走鋼索般的參拜「一生都不會忘記」
拯救台灣青年的「柯爾老師」
「沒能保護您!」
「讓我成為日本陸軍步兵」
高砂義勇兵「英靈永眠故鄉」
生存在兩個祖國的人
終戰後隨即發生的「文明衝突」
勇敢戰死讓理想燃燒
 
第四章:政治迫害時代的苦惱
與亡命運動家在日密會
只要一百人,要建立理想國就不是夢
被帶走的父親行蹤不明
走上完全兩極命運的好友:彭明敏
專注農業的現場主義者進入中央部會
突然被憲兵帶走而覺悟可能會死
在孤立的危機下晉用本省人
日本接近北京勢所難免
被要求成為虔誠的基督徒
從蔣經國學到政治帝王學
 
第五章:蔣經國學校的畢業生
密令「讓在野黨成形吧」
傾聽市民心聲的台北市長
台灣版的「列島改造論」
康乃爾大學博士的黃金招牌
從「千風之歌」獲得救贖
流亡學者在美國國會遊說
深入關切安全保障的雷根
用暴力尋求民主化的矛盾
「獨裁政治必然終結」
沒有台灣人支持,政權命脈將盡
覬覦國民黨主席的宋美齡
 
第六章:如履薄冰的新任總統
「不可傷害要求民主化的抗議活動」
來自宋美齡的政治壓力「Listen To Me」
拂曉政變「拉下李登輝」
從「代理總統」蛻變
行政院長人事任命充滿權謀術數
滿佈荊棘的民主之路
瞞過保守派與共產黨的高招
為了民主化之故,可用金錢解決
解除「內亂罪」的黑名單
「立即終止核武開發」
直到最後都沒有說出西安事件真相的張學良
擺脫「中華思想魔咒」的一九九六年總統直選
 
第七章:寧靜的民主革命
台灣和中國是「特殊國與國關係」
與李光耀的蜜月與訣別
推動東南亞務實外交的「南向政策」
限制對中投資的「戒急用忍」
「以國際機構為突破口」加盟WTO
「江澤民發射飛彈」
用機密費進行美日政治工作
「朝向加入聯合國」
首次和平政權輪替
 
第八章:日本啊!台灣啊!
「日本政府比老鼠還膽小」
「能夠做決定的,既非日本亦非中國」
坂本龍馬的船中八策是政治改革範本
「國家前途取決於教育」
對災區的災援,加身緊密關係
唯一聽道真心話的台北特派員
兩百萬人的「人鏈」向中國說不
「還早還早,台灣還有努力空間」
 
後記
追記:悼念李登輝先生
附錄:奇幻的演講原稿-「日本人的精神」全文
李登輝及其家族年表
參考文獻
 

推薦序
 
父後一年.重新搭起台日橋梁
李安妮(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
 
  二○二○年七月三十日,曾任《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的河崎眞澄先生,將其撰寫的《李登輝秘錄》日文版寄到了台灣,希望把這本著作送給我的父親。但在同一日晚間,父親於台北榮民總醫院安息主懷,因此無緣見到出版,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但或許是上帝的安排,原本預計去年九月發行的《李登輝秘錄》中文版,因緣際會下選擇在父親逝世週年時出版,也讓我有機會為本書撰序。
 
  為什麼會說是上帝的安排呢?因為如果是去年九月,當時除了要承受內心哀痛與不捨之外,還要盡孝於喪禮的各項事宜,自然沒有心情也沒有時間為此提筆。此外,《李登輝秘錄》日文版序就是由父親所寫,而且是他生前的最後一篇文章。沒想到在過世一週年後,我們父女能以如此奇妙的方式「同框」,因此我確信這是上帝的安排。
 
  父親一直十分掛念台灣與日本的關係,這不只是單純因為他生於日治時期,而是認為應重視台日之間的特殊歷史脈絡,並且以此為基礎深化兩國的情誼。因此父親還在任總統的時候,便積極提升對日本的關係,卸任後也依舊為此努力著。儘管台灣與日本目前仍然沒有正式的邦交,但「台日友好」已非空泛的口號,而是事實的寫照。雖然兩國之間還是有些待解決的問題與爭議,但就像兩位好朋友偶爾也會意見相左,不過堅實的友誼絕不會輕易消失。而日本雖有不少關於父親的書籍,但河崎先生不僅運用大量的資料,更花費了不少時間登門採訪,呈現一位日本專業新聞人視角下的李登輝,《李登輝秘錄》也成為去年日本的暢銷著作。如今中文版問世,期盼更多台灣讀者能感受到河崎先生的用心,共同回顧父親治國與處世的智慧。
 
  我目前也接任李登輝基金會的董事長,而該基金會的創辦人與首任董事長,當然就是我的父親。事實上,父親雖以九十八歲的高齡離世,但他還有許多未竟之志。例如持續深化台灣民主、提升台灣主體意識,以及李登輝紀念圖書館的設置等等。因此哲人雖遠,但留給我們的功課其實也是不少,因此自然不能只有懷念,而是將其遺志付諸實踐。就如同那句令人動容的話:「台灣啊,要交給你們了!」讓我們彼此共勉,因為李總統確實已將他深愛的台灣,託付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
 
認識真實的李登輝—序河崎先生《李登輝秘錄》
陳儀深(國史館館長)
 
  李前總統登輝先生於去(二○二○)年七月三十日去世以後,台灣各界紛紛表達對李先生的看法、以及如何紀念的主張,其中可能以「骨灰撒玉山」、「不要葬在五指山與黨國軍頭為伍」最引人注目。八月十九日家屬代表李安妮在治喪大員會議上說:父親所言「骨灰撒玉山」只是個概念,用意是顯示他希望與台灣這塊土地永遠在一起;父親若有所謂遺願,最重要的應是台灣民主更深化、台灣人民更團結。安妮小姐沒有說出來的話是,深藍和深綠都反對安葬五指山,反映的是同一個邏輯,若遵從這個邏輯豈不是繼續分裂下去?
 
  人的一生說過很多話、做過很多事,其間恐怕不乏互相矛盾的地方,但哪一個才是「真實」的呢?國史館參與整理李登輝大事記/生平事略時,對於李先生當年曾加入共產黨的事,也聽到是否應該略而不談的主張。事實上,李先生接受國史館口述訪談時已經坦然交代他一九四七年十月入黨、一九四八年退黨的經過。如果注意到時代背景,就會理解二二八以後不少台灣青年加入中共地下黨並非那麼信仰共產主義,而是為了反國民黨,何況當時的中共與後來「竊據大陸」且常威脅要解放台灣的中共是不同的,有什麼好避諱?
 
  可見,要認識真實的李登輝並不容易,除了要掌握「事實」層面、還要注意歷史解釋的問題。可惜人們對於事實常採取選擇性地認識,或是基於政治立場做扭曲解釋,都是常見的事。
 
  日本《產經新聞》記者河崎眞澄先生,在一九九六年台灣首次總統民選就曾來台採訪,二○○二至二○○六年擔任《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這段期間透過採訪與李前總統建立情誼、獲得信任;二○○五年當連戰以黨主席身分去中國訪問時,他也從台北出發全程跟訪,可以說對台灣二十幾年來的政治發展有難得的近身觀察機會。如今他將一系列專訪李前總統的文章集結成《李登輝秘錄》,日文版在二○二○年七月三十一日問世,現在經由我們共同的好朋友龔昭勲先生譯成中文、由前衛出版,正逢台灣社會熱烈關注討論李登輝的此刻,個人認為本書提供了很好的資料與視角,讓我們更容易看到真實的李登輝。
 
  例如,評價李登輝的時候,如何看待他對蔣經國的肯定?本書用一整章(第五章)談「蔣經國學校的畢業生」,除了引用國史館出版李登輝的《見證台灣:蔣經國總統與我》,還有旅日建築師郭茂林、郭純父子,以及秘書鍾振宏、小栗山雪枝等人的證言,最重要的是作者自己的判斷:若從戰後台灣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而言,蔣氏父子確是「千古罪人」,但是在東西方冷戰結構中,國民黨政權使台灣避免被中國共產黨併吞、赤化,這個側面「李登輝有意識到」,而且,「尤有甚者,是由世襲絕對權力的蔣經國解除戒嚴與容許在野黨成立等,從而埋下民主的種子,才讓李登輝能在總統任內使台灣民主化路線開花結果。此點絕對不容忽視。」此外,對於一九七○年黃文雄向蔣經國開槍這件事,李登輝不以為然,因為「使用暴力追求民主化絕對是矛盾的」。作者同時拿黃昭堂來比較,承認這是「獨立運動家」和「現實主義政治家」基本差異之所在。
 
  本書不只談論李登輝,而且是「透過其生涯思考台日關係,同時試圖形塑包含美國、中國等相關國家的近現代史」。作者追尋他的前輩司馬遼太郎的腳蹤,企圖鑽研李登輝的內心世界,遍訪相關人士並參考新發掘的史料,描繪出諸多不為人知的史實,謂之《李登輝秘錄》至為速配。本人願藉此機會,向河崎先生表達敬意與祝賀之意。
 



《李登輝秘錄》出版寄語


  從產經新聞的河崎眞澄先生口中具體聽到,希望在報紙連載「李登輝秘錄」此一企劃案,應該是我在二○一六年七月前往日本沖繩縣石垣島訪問的時候。當時,身為該報上海支局長的河崎先生也加入採訪記者團行列,他相當熱心地對我和內人提出這個計畫。

  老實說,一開始我個人並沒有特別感興趣,因為,我不願意台灣前總統「李登輝」被偶像化。雖說台日無論在歷史或情感上都有著無法切割的關係,但仍然存在許多彼此無法完全理解的部分。

  然而,當我閱讀從二○一九年四月開始在產經新聞連載的內容之後,才發現原來這一切都是我的杞人憂天。連載內容不僅耗費許多時間直接採訪我,也設法從日本、美國等地廣泛聽取許多人士的說法,並收集文獻資料進行分析,客觀地撰述相關事蹟。

  同時,此事也幸虧有我完全信賴的李登輝基金會秘書長王燕軍,以及負責日本事務的秘書早川友久,他們兩位認為,當前應該保留日本記者眼中所看到的李登輝以及台灣的實像,並抱持著赤忱的熱情,努力協助使本書得以出版。

  政治世界許多時候相當冷酷無情。單憑理想論和情感論,並無法讓國家與國民永續存在,甚至即便只是想維持安定繁榮,也相當不容易。對於為了讓台灣就是「台灣」,如何讓台灣得以續存?此連載實際上精確描述了我這些思考的本質。

  已有不少批評李登輝的書在台出版,我個人也出版過數冊講述自己想法的書籍。然而,一位日本記者能用冷靜透徹的目光,詳盡地透過李登輝這個人來看台灣艱難走過的民主化歷程,本書應該算是開啟先例。

  本書幾處評論關於我個人或環繞台灣的各個問題,回顧身為總統在那個時間點認為是正確的判斷或行動,後來也不一定絕對都是正確的。這些問題點被重新指出,其情況也確實如此。

  當然,書中也有台灣年輕記者無法撰寫的內容。譬如描述我在二○○七年六月前往位於東京.九段的靖國神社參拜,並與戰爭中陣亡的兄長李登欽「再會」。日本記者為何能如此深入地理解身為台灣人的我,內心的複雜心情?內人在閱讀過程中也感到驚訝。

  我在二○一五年一月出版的《新.台灣的主張》,與二○一六年六月出版的《熱誠憂國.想傳達給日本人的事》這兩本書中,皆有描述與河崎先生結緣的契機。那就是關於在日本統治時代的台灣,完成嘉南大圳的水利技師八田與一之「夢幻的演講原稿」。

  二○○二年十一月,我接受慶應義塾大學學生社團的演講邀約,以八田與一為題,對大學生闡述日本人的精神,特別是強調實踐躬行這件事的演講原稿,但最後由於日本外務省不願發給簽證,導致赴日演講一事無法實現。

  當時河崎先生擔任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他知悉此事後,熱心地提出「希望能在報上刊登這份演講稿」的請求。老實說,當時我對此事並無興趣。除了對原本預定前往日本演講的簽證不被許可而感到不快之外,我也有點擔心新聞報導的內容可能有所偏頗。

  當時,他剛到台北赴任不久,我們也僅見過一次面。然而,我還是被他一次又一次來訪的熱情所感動,最後勉為其難地答應刊登,於是囑咐秘書鍾振宏將我用鉛筆手寫的原稿交給他。但關於是否見報一事,我並未提出任何其他要求。

  大概是第三天吧,產經新聞竟用全版刊登演講原稿全文。這麼一來,不單是我,連內人與鍾振宏都著實大為震驚。此事確實非常諷刺,原本已無法實行的演講,結果反而讓超過一百萬讀者直接讀到內容,也使得八田與一的存在開始在日本傳開,這真的是非常幸運。

  在河崎先生擔任台北支局長期間,曾數度前來採訪。記得在二○○六年二月,他即將卸任返國前夕,台灣剛好完成「高砂義勇兵慰靈碑」的移設事宜。在連載中也有提到這件事,我十分高興能參加追悼儀式。

  此外,內人也相當信賴他。二○○五年五月,我接受文藝春秋的邀稿,特別請他來家裡、拜託他代筆。那次的題目是「治癒暈眩」,文章內容描寫內人曾為暈眩所苦,而我想到有種藥物非常有效,實際上也確實發揮了療效的過程。

  我一直認為「誠」是最重要的,「誠」的精神即是「誠實自然」。欲將此點付諸行動,如果沒有「實踐躬行」,絕對不可能落實「誠」的精神。終吾一生,讓台灣的民主化得以大幅進展,是我最引以為傲的事。

  在專欄中也特別提到對「李登輝」這個人物在歷史上會被如何評價,但我個人絲毫不感興味。主角應該是目前活著的每一個人,絕對不應是某個人憑著一己之力就能完成民主化,或者是實現國家正常化。

  無論台灣、日本或全世界,今後都將面對更為艱困的挑戰。台灣在二○二○年一月十一日順利完成第七次總統大選,蔡英文總統成功連任。我深信,我們一定會克服萬難,開拓一個嶄新的世界。

  我期待《李登輝秘錄》之成書出版,能引起更多讀者關注,讓更多日本人、台灣人或中國人能以台灣現代史為明鏡,思考自己的現在和未來,朝向正確的道路,實踐躬行,戮力不懈。
 
李登輝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8019508
  • 叢書系列:台灣文史叢書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5 x 21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前言
 
「若要討論國家是什麼,我想從國家起源論來思考台灣的實況。全世界沒有比台灣更具魅力的典型了。」
 
作家司馬遼太郎(本名福田定一)在一九九四年出版的《台灣紀行》(朝日新聞社)中,以這樣的文字來描述台灣。「魅力」這個詞,是司馬先生才會有的精采表現方式,的確,日本人在思考「國家是什麼」這個問題時,應該找不到比台灣更重要的存在。
 
台灣既是親近的鄰居,也是使人懷念的親族,甚至如同血親;另一方面,又是讓日本人感到痛心的存在。曾屬「同國」共同生活五十年,但戰後台灣卻不得不在嚴酷的國際情勢中被孤立,總不被當成「國家」對待。這般台灣的近現代史,日本與日本人都曾參與甚深,並需負上相當責任。
 
李登輝先生在日治時期的一九二三(大正十二)年一月十五日出生於台灣,先後就讀舊制台北高等學校、京都帝國大學(現改制為京都大學),為農業經濟學家;在諸多偶然中成為國家元首,將戰後處於獨裁政權的台灣提升為民主國家。
 
李登輝先生將右手高舉至頭,用日語說著:「我到二十二歲為止都是日本人!」當然,李登輝先生所說的日本人,並非指國籍或民族。他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在他的深層意識裡,迄今仍流淌著昔日光輝時代的日本教育。「當時所有台灣人都接受日本教育。不像戰後日本受到偏頗教育的影響,那種純粹的日本精神教育,至今都還留存著。」李登輝先生笑著繼續說道。
 
我試圖從說出這些話語的李登輝先生身上,探詢源自大正、昭和,串連平成與令和時代的軌跡,透過其生涯思考台日關係,同時試圖形塑包含美國、中國等相關國家的近現代史。我想從李登輝先生及相關人士的證言,加上新史料,描繪不為人知的「史實」。
 
與日本關係密切的李登輝先生,究竟如何讓台灣從日本放棄領有權、被獨裁政權迫害、被國際社會孤立中脫胎換骨,和平開拓出讓台灣成為民主國家之路。我也很想知道台灣島上的人們如何生活?今後將朝什麼方向前進?我更期待透過對這些問題的追本溯源,了解漢民族占多數的台灣人和中國的中國人之間,有什麼共通與相異之處?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4/02/07
本書是日本產經記者寫的李登輝秘錄,之前日本產經也出過蔣介石秘錄、鄧小平秘錄。後兩本年代太久遠,還未拜讀過,但此本李登輝秘錄起承轉合,寫得相當精彩且通暢,將本來連載在日本產經的文章集結成冊,講述李先生從日治時代出生、成長、學習,後來國民政府來台,二二八、白色恐佈、學者時期下鄉調查,上書政府,批評政府政策,到延攬入閣,因不捨佃農為了請地主繼續租借農地,需要低聲下氣討好地主,支持土地改革,結果被家裡人不諒解,因為李家當時是小地主,自家土地都被徵收。

延攬入閣後,開啟李先生的從政之路,書中提到許多政策的時空背景與為何會做出此些政策,包含兩岸關係。當時新加坡提議中、台與新加坡設一個合資公司,但李先生仔細研究新加坡提出的架構與設想後,認為最後這間合資公司會全數入新加坡的囊中,於是放棄這個提議。還有雙李為何分道揚鑣,在於李光耀自己曾到中國去,見過中國的落後,並自己厭惡鄧小平對他說你們是華僑,他認為他是新加坡人,不是所謂的華僑。李光耀認為兩岸最終會統一,並想從遊走兩岸間讓自己及新加破得到好處。新加坡當時被迫獨立,軍隊的設立與訓練都是靠著台灣,蔣介石曾交代過,新加坡無論要什麼,我們都給,全力支持新加坡建國與獨立。

李光耀認為李登輝如果繼續走民主,開放總統直選,會讓台灣人形成主體意識,將兩岸統一拉遠,李登輝最後會成為歷史罪人。但是李登輝卻不是這樣想的,李登輝始終認為民主這條道路是他此生的目標,並願意將自己的權利交出來,讓台灣由極權順利完成民主。過程中沒有流血,事後沒有清算,他想將「身為台灣人的悲哀」轉化為「身為台灣人的幸福」。李光耀自己是學法律的,他制定與修改新加坡很多法律,讓其永遠不會被事後檢討。另外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也一直在變化選舉規則,使得反對黨一直無法坐大,永遠是人民行動黨菁英執政。因為雙李對於兩岸看法不同,導致後來兩人不再往來。

其實沒有任何一個制度是完美的,因為制度是人設計的,人類本身就不是完美的。

李登輝曾在書中提到聖經裡的摩西出埃及記,剛開始他很疑惑,為何猶太人願意世代在埃及為奴,而不願離開埃及,即便出現了摩西,但是猶太人還是不能理解摩西,而是要幾十年後,才能知道自己的生命,自己是自由的。 所謂公民意識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是需要時間、教育去覺醒,雖然出現了摩西,但是如果公民意識尚未抬頭與覺醒,沒人知道摩西到底在幹嘛。從1996年總統直選至今,大家的公民意識也逐漸抬頭,每個人都能用自己的智慧去投下神聖的一票。

繼任為總統時,李先生帶著一個秘書就進入了總統府,沒有任何人馬,在國民黨排序靠後,卻能運用其智慧與謀略完成他的目標,他的許多思考、策略都有很深厚的哲理在,當然包含在經國學校所學習到什麼是政治,一位哲人總統。他提出新時代台灣人的概念,台灣一直以來都是移民社會,不需要分彼此,只要認同這片土地,大家都是新時代台灣人,讓台灣人認同自己是台灣人,在民主的道路上持續往前。

就文章書寫而言,文筆相當流暢,不會如同一般的政治書不可親近。是本了解那個大時代很好的閱讀之物。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